高速男篮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惨败,令队伍内部产生了不小的分歧与混乱。这晚的收官战中,山东男篮在外线三分手感上的失利使得整个团队陷入了低谷,最终无法晋级前四。更为令人震惊的是,场上的局势不佳并未止步于此,陶汉林与主教练邱彪之间竟在比赛中发生激烈的互骂。
这绝非偶然事件的爆发,背后所隐藏的团队问题需要被深度审视。笔者个人认为,邱彪对于去本土化策略的实施是否值得商榷。在比赛中,陶汉林的表现显然未能满足邱彪的期望,双方在第一节结束后便产生了争执。陶汉林并未退让,双方互不相让,最终在外援盖利拉的帮助下被暂时分开,但整个过程的氛围显得极为紧张和压抑。
整场比赛下来,陶汉林仅贡献了7分、6篮板和2助攻的数据,与其作为顶薪球员的身份似乎并不匹配。从出场时间和出手次数来看,他在本场比赛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战术上的支持。这一现象背后也暴露出邱彪自从接手山东队以来,大力推行的去山东本土化策略的问题。众多山东籍的球员如贾诚、焦海龙、朱荣振、张辉等人的离队,甚至包括新秀陈玖璋的离开,都让人不禁产生疑问。难道真的要完全舍弃本地的篮球人才吗?
在我看来,本赛季山东男篮的战绩反弹虽然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四节7人次的外援政策,但更多是团队整体实力的体现。然而与王晗和丁伟时期的辉煌相比,这还远远不够。真正让山东球迷认可的,应该是巩晓彬带领的欠薪的西王队所达到的季后赛前四的高度。现在邱彪指导的这种大规模的去本土化策略,或许还过早了些。
以陶汉林为例,他在十支球队中都有能力胜任主力首发中锋的位置。尽管他有时会表现出一些小脾气,但他对于球队的贡献不可忽视。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,比起其他一些球员来说,陶汉林的脾气其实更为温和。对于这一切,作为主教练的邱彪应该心里十分清楚。在球队内讧之际,更应深入反思团队的管理与策略是否合理。如此大规模的去本土化策略是否真正有利于球队的长远发展,值得每一个决策者深思。